3月23日上午,濮阳市龙城广场公益医院内上演暖心一幕。3月9日,因摔倒被该广场公益医院医护人员紧急救治的68岁老人李庚晨在老伴的陪同下,颤颤巍巍来到龙城广场公益医院,专程携两面锦旗和两封手写感谢信重返现场,向濮阳市六院护士李参、医生晁芳芳,龙城广场公益医院志愿者李国新表示感谢,表达施救之恩。市卫生健康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胡国亮、创建办负责人任文林,濮阳市第六人民医院(以下简称“市六院”)副院长王庆民奔赴龙城广场公益医院,代表单位郑重接过老人赠送的锦旗与感谢信,并对老人致以谢意。”
事出有因,从生命救治到心灵抚慰
市六院作为龙城广场公益医院3月份的轮值单位,该院派驻医护团队长期驻守这一便民服务点,为市民提供免费基础医疗救助、健康咨询及应急处理。3月9日10:02,正在龙城广场散步的李庚晨老人因不明原因突然摔倒,周边群众发现后立即向仅20米外的广场公益医院求助。市六院值班医生晁方方、护士李参和接到通知后,携急救箱迅速抵达现场进行施救。该老人意识清醒头部摔伤,流了许多血。医护人员随即对伤口进行清创消毒,并持续监测生命体征。志愿者李国新随机联系了病人的家属,并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。
据悉,3月9日,李庚晨老人上午独自去龙城广场遛弯,突发脑栓塞不慎摔倒,市六院医护团队仅用3分钟完成清创止血、生命体征监测等急救措施,同步开展心理疏导,稳定其焦虑情绪。前段时间,一直在濮阳市人民医院住院,他出院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广场医院向医护人员致谢。他说“你们不仅救了我的身体,更治愈了我的恐惧。”参与救援的护士李参与老人攀谈中说:“这是我们每个医护人员应该做的,您老人家身体康复是我们的心愿 ,您亲自送来感谢信和锦旗致谢,是对我们医护人员的信任和肯定。”
锦旗致谢:纸短情长诉医者仁心
“医者仁心铸大爱 救死扶伤展风采”——老人亲手送上的锦旗上,金灿灿的大字饱含真挚情感。感谢信中,老人回忆起3月9日摔倒时的场景:“在我最无助的时刻,李参护士迅速赶到,用专业救治和暖心安慰让我重获新生。”信中多次提到医护人员“无私的爱心”“精准的判断”,以及后续心理干预带来的温暖,字里行间充满感激之情。同时,老人还祝愿所在有医务人员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和欢笑、健康和幸福。
爱心无限,爱心故事每天都在发生
如今,龙城广场西门的广场公益医院已成为广大老年朋友的安心驿站,到屋里喝杯水、测个血压、与医务人员聊个天,他们感到踏实、感到愉悦。
笔者在与李参护士聊天时,李参说在2023年3月她同样救助了一位突发心脏病老人。身为护士的李参有随身携带“速效救心丸”的习惯,以防不时之用。那天她在龙城广场场跳操时,看到龙雕塑边有一群人在围观,还有人急促的打电话,职业的敏感使她迅速过去察看,原来是一位老太太躺倒在地上,右于捂着左胸口,李参过去后临危不乱,初步判断为心脏病,一边让别人不要动她、一边摸病人脉搏,当时老人的嘴都张不开了,在众人的帮助下,李参将速效救心丸放入病人口中,很快老人苏醒过来了,正好120急救车也到了。
2020年12月17日,市六院龙城广场公益医院义诊月开诊中,时任中心物质依赖科主任王庆民(任市六院副院长)在志愿者小屋内例行开展义诊志愿服务。张海村一位张姓老人在龙城广场卫生间内发病,恰巧被王庆民碰见。老人当时已走不动路,身为医生的他,来不及思索,立即将老人搀扶到公益医院志愿者小屋,及时为老人测血压,当时测得血压为165/92,随后及时联系老人家属。据老人自述,本人患有高血压,发病时头晕,视力模糊,在王庆民主任的细心指导下,病人家属为老人口服降压药,稍微休息后,目前老人状况缓解,家属已经送老人去医院诊疗。
这就是医者仁心。医者仁心不仅是职业准则,更是对人类生命价值的深刻敬畏。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,这一理念提醒我们:医学的温度,始终源于人性的光芒。
生命至上:公益医疗新模式获社会认可
龙城广场公益医院以“不增加群众花费”为原则,整合医疗机构、志愿者及社会资源,形成可持续的公益服务体系。
龙城广场公益医院作为濮阳“15分钟急救圈”的重要节点,自2020年运营以来已处理突发伤病217起。此次事件中,从快速救援到后续感恩互动,正是“政府主导、医院支撑、居民参与”公益医疗体系的生动体现。市卫生健康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胡国亮表示:“我们会继续做好值守,让群众在公园锻炼、休闲时多一份安心。同时市民的认可是对我们的激励,更是责任,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急救网络,让更多人在‘黄金时间’得到守护。”㉔
任文林
新闻热点